退运进口操作流程
退运进口操作流程
近日,笔者读到某地通讯员写的一则消息,今年1月至7月,该地企业出口产品被退运99批次,同比增长83.33%。笔者特意查阅了近一个时期的相关信息,发现类似情况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。被退运的产品小到工作手套,大到健身器材,既有食品家电,也**电产品。
按理说,在正常的国际贸易中,一方货物被退运并不值得大惊小怪。或因合同订立不周详引起纠纷,或因汇率非正常变动,或因不可抗力造成货物残损。但在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,又没有导致退货的特殊因素,出现退货率大幅上升的情况,有关方面应该提起注意。
据商务部统计,今年7月,我国进出口总值2.12万亿元,比去年同期下降8.8%。其中,出口1.19万亿元,同比下降8.9%。当下,欧美债务危机阴霾尚未消散,**经济复苏仍处在不稳定、不确定状态,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疲软。在这一形势下,卖方市场一般表现得较为严苛,要么要求较低的价格,要么提出高质量标准,要么苛求较快的接货速度。眼下,较为“流行”的,则是通过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输出国产品加以控制。这成为各地出口退货量增加的客观因素。今年2月,山东兰陵县蒜农的2200吨大蒜遭韩国退货,造成1000多万元经济损失。这就是一个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进口他国农产品的典型案例。
当然,导致出口退运情况增加,也有企业自身原因。笔者分析,应当有以下几点:一是商品法检目录调整后,一些出口企业产生“松了一口气”的想法。如,近来某地连续发生13起紧固件退运事件,其主要原因是该产品调出法检目录后,企业放松了产品质量管控,减少了检验频次,导致产品性能不达标、产品规格不符合要求和产品表面有毛刺等;二是个别中小企业唯利是图,以**低价格利诱,推销积压的劣质产品;三是企业不了解新兴市场规则,没有深入研究国际市场行情,缺乏应对输入国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能力。
从小处说,出口产品被退运,会给企业带来物流费、通关费、保修费等经济损失;从大处讲,在一定程度上也给“中国制造”“中国品牌”声誉造成负面影响,其危害不可小觑。
出口产品被退运事端频发,给企业忽略质量**责任人的做法敲响了警钟。因此,企业应自觉增强质量意识,加强产品出厂前检验检测,尤其对时间紧、价格低的中低端产品,决不能“萝卜快了不洗泥”,更不能做“一锤子买卖”。同时,建议检验检疫部门研究对策,加强事中事后监管,科学利用“黑名单”制度约束企业,督促其提高产品质量。
如有疑问欢迎咨询: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公司名称:万享供应链管理上海有限公司
服务宗旨:沟通从心开始
联系:姜先生(Mr.Jiang)
手机:l52 6784 62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