、接单审单
-准确报价-接单的前提是准确报价,在询问清楚货物的流向、名称、吨位、方量、装卸地址后,准确报价是关键。特别是一些货代客户,一般都要首先询价,如果报价过高,则会信息流失;而报价过低会造成公司亏本。所以合理的价位与准确报价是获取新客户的关键,一般报价原则是与市场价格持平。如果是你当天所缺乏的货物类型,则要适当的放低价格。如重货多,则泡货可适当的便宜;如泡货多,则重货也可适当的便宜。价格要灵活掌握,随机应变。
-审单下单-接单成功后,要对订单进行审核,并下达提货指令。下单派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1.通知司机作好发车准备,如备足油料、检查雨布、绳子,并发动车辆,倾听声音有无异常。
2.向客户承诺到达时间,正常情况下不**过一小时到达。
3.严格审查提货单位的地址,联系人和订单上的货物数量、规格、包装等,以便向相关操作人员仔细交待,避免出错。
-电话技巧-
1.电话铃声响后不得**过三声,如确实忙,可请同事代接。
2.文明用语。接听电话**句是“您好!”“某某物流公司”“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?”语气要热情亲切,切忌高声大嗓或连声说“喂喂喂”。
3.要讲普通话,不讲方言土语。语气平和,语速中等,切忌急躁。
4.问完相关业务情况后,有必要时,请报上你的姓名和手机号与职务,以便以后业务联系。
5.做好电话记录。记清来电的单位,电话号码,联系人及职务和相关的业务信息。
6.接完电话后一定要说声“谢谢,再见”或“别客气,再见”,终止电话要轻放话筒。
7.接到货物查询电话时,一定要耐心解释,说明情况。一时无法回复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主管请示汇报。
8.需要**拍板解决的问题,不能善自表态,以免造成被动与误会。
9.重大事情,如交通意外事故,突发事件和大单客户电话等要及时向老板汇报,以免延误时机,造成损失。
10.传真授信,原则上以人工操作为宜,要问清楚发传真的单位,姓名后才给予信号,以免漏单或有效信息的流失。
二 、调车配车
调派车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:
1.检查被安排营运的车辆是否符合客户要求,车辆内部是否清洁,干燥,无异味,雨布是否有破损等,如发现问题,要提前解决。
2.交待外勤跟车人员,要根据客户要求准确填制派工单,提醒司机要对车辆及辅助备件进行检查。
3.外勤工作人员与司机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按时到达装货现场,认真核数,合理装车并正确填写好托运单和要客户确认签字后,一联交客户,三联带回公司交付给公司相关人员。
三、提货操作
1.接受工作单时,要确认提货地址,了解货物名称、规格和提货数量。
2.根据客户的需要安排跟车人员时,要明确任务和*的负责人,避免发生过错后,互相推诿。
3.提货时要特别注意外包装有无破损,封口有无开裂或变动。
4.在填写托运单时,要检查回单数量是否与实际数量相符,单件与双件要分清注明,特别是付款方式,不要把到付写成回付,使公司产生不必要的损失。
5.如发现包装不合理,或货物是不适合运输的物品,要请示公司**,是否决定接单。
6.货物有明显的问题而客户又执意要发货时,一是要请示经理批准;二是要客户签字认可,明确表示问题的责任不在托运方时,方可接单提货。
7.完成一次提货后,请客户在派工单上签字对你的工作作出合适的评价。
大构成部分:物体的运输、仓储、包装、搬运装卸、流通加工、配送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。
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用户服务、需求预测、订单处理、配送、存货控制、运输、仓库管理、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、搬运装卸、采购、包装、情报信息。
1、运输
使用设施和工具,将物品从一个点向另一个点的物流活动。
2、库存
库存控制:对库存数量和结构进行控制分类和管理的物流作业活动。
3、包装
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、方便储运、促进销售,按一定技术方面而采用的容器、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。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、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。
4、搬运
搬运是在同一场所内,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。搬运是为产品的货物运输和保管的需要而进行的作业。
5、流通加工
流通加工 (distribution processing)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,根据需要施加包装、分割、计量、分拣、刷标志、拴标签、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。
6、信息管理
对于物流有关的计划、预测、动态信息及有关生产、市场、成本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,使物流活动能有效、顺利进行。
物流系统特点:
物流系统本来说是客观存在,但一直未为人们所认识,从而未能能动地利用系统的优势。 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,这反映在两个方面,一是地域跨度大,二是时间跨度大。 物流系统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较强。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系统范围,本身具有可分性,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。物流系统的复杂性使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强的“背反”现象,常称之为“交替损益”或“效益背反”现象, 处理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的结果。
物流系统五大目标:物流系统目标,也即建立的物流系统所要求具备的能力,一般有五个方面:
1、服务目标;
2、快速、及时目标;
3、节约目标;
4、规模优化目标;
5、库存调节目标。
“十一五”特别是**印发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》以来,我国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,服务能力显着提升,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,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,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产业规模快速增长。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3年达到197.8万亿元,比2005年增长3.1倍,按可比价格计算,年均增长11.5%。物流业增加值2013年达到3.9万亿元,比2005年增长2.2倍,年均增长11.1%,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6.6%提高到2013年的6.8%,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.8%。物流业吸纳就业人数快速增加,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1780**增长到2013年的2890**,年均增长6.2%,详见前瞻《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》。
服务能力显着提升。物流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,形成了一批所有制多元化、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。传统运输业、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,制造业物流、商贸物流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、社会化服务能力显着增强,服务水平不断提升,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。
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。信息技术广泛应用,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,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快速推进。物联网、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应用,装卸搬运、分拣包装、加工配送等**物流装备和智能标签、跟踪追溯、路径优化等技术迅速推广。
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。截至2013年底,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0.3万公里,其中高速铁路1.1万公里;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35.6万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10.45万公里;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.59万公里,其中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1.02万公里;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001个,其中沿海港口1607个、内河港口394个;全国民用运输机场193个。2012年全国营业性库房面积约13亿平方米,各种类型的物流园区754个。
发展环境不断优化。“十二五”规划纲要明确提出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”。**印发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》,并制定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。有关部门和地方**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和配套措施。社会物流统计制度日趋完善,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,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强,物流科技、学术理论研究及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。
总体上看,我国物流业已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。但是,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,发展方式比较粗放。主要表现为:一是物流成本高、效率低。2013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高达18%,**发达国家水平1倍左右,也显着**巴西、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。二是条块分割严重,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打破。企业自营物流比重高,物流企业规模小,先进技术难以推广,物流标准难以统一,迂回运输、资源浪费的问题**。三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,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。现代化仓储、多式联运转运等设施仍显不足,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体系尚未建立,高效、顺畅、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尚不健全,物流基础设施之间不衔接、不配套问题比较**。四是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,市场秩序不够规范。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,一些地方针对物流企业的乱收费、乱罚款问题**。信用体系建设滞后,物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。